今天看了一个权威医生的老年人长寿调查数据。他发现50岁之后要想活得久,主要是看这三个指标:很多人会以为是看血压,血糖,胆固醇这些体检指标或者是看家族的遗传史。
其实根本不是这些,他说在他接触的这几千个病人中发现了一个规律。
那些活得最久的人身体指标未必是最好的,但是都有三个共同的软特征,而三个特征99%的人都完全忽略了。更可怕的是,这三个指标一旦开始下降,就像多米诺品牌一样,会带来连锁的反应,直接影响了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和生命长短。
第一个指标:你还有多少个第一次?什么意思呢?就是您最近的一年里有过多少次全新的体验。
这位医生经过20多年的观察发现,那些80多岁还活蹦乱跳的老人,都有一个共同特点,都会主动去尝试新鲜事物,做那些从来没做过的事儿。
比如说有一个85岁的老太太70岁开始学习用智能手机,75就学会了网购,80岁开始居然开始玩短视频了。
还有一个78岁老大爷,退休后开始学书法,每年都要挑战一种新的字体。
这听起来很不合理,年纪越大不是应该越保守吗?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但是科学研究发现了一个惊人的秘密,当我们大脑接触新鲜事物时,会产生新的神经连接,这个过程叫做神经可塑性,而这种可塑性直接关系到大脑的衰老速度。
更关键的是,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人,心理上会一直保持着年轻的状态,身体机能的衰退速度也会明显的放缓。
反过来看,那些过早认老的人,50多岁就开始说,我这把年纪了,学不会了,他们的大脑会真的按照这个预期开始衰老。
这不是心理暗示,这是你的生理反应。科学研究表明,大脑真的会按照你的想法来发展的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二个指标:你的社交圈有多少年轻人?这个指标也有点颠覆常识,一般人觉得年纪大了,就应该跟同龄人抱团取暖什么的,聊聊孙子,下下棋,打打扑克,这样最舒服。
但是,经过发现,那些长寿的人,朋友圈里总是有比自己小研究10岁,20岁甚至更多的人,他们会主动去了解年轻人的想法,甚至会被年轻人的活力感染。
日本也有个研究,他们跟踪了3000多个老人15年,结果发现社交圈儿越年轻化的老人死亡率比同龄人低30%多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为什么会这样?因为和年轻人交往会逼着你跟上时代的步伐?
你得学会新的表达方式,理解新的价值观,甚至改变一些固化的思维模式。这个过程虽然有时候会让人感到压力,但正是这种适度的压力让您的大脑和身体保持活跃的状态。
更重要的是,年轻人身上那种对未来的期待和憧憬,会传染给您,而对未来有期待的人,身体的各项机能都会自动调整到更好的状态。
相反,如果您的朋友圈全是同龄人,每天聊的就是这里疼,那里疼;谁又去医院了,这种负面情绪会形成死亡的焦虑,直接影响免疫系统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第三个指标:对未来十年还有多少具体的规划?这是最关键的一个指标,大部分人过了50岁,就不再对遥远的未来做规划了,他们会觉得过一天算一天得了,或者最多规划到下个月或者明年。
但长寿的人不一样,他们会认真的思考,十年后自己想要做什么,而且不是空想,是具体的,可执行的计划。
有专家做过研究,针对1200多个50岁以上的人,发现那些对十年后有明确规划的人,平均寿命比没有规划的人长了七年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这背后的逻辑是什么?就是当您认真规划十年后的生活时,潜意识里就会默认自己能活到那个时候,这种生存的预期会激活身体的自我修复机能,而且有长远规划的人会更加注意保养身体,因为他们需要一个健康的身体去实现未来计划。
这不是刻意的养生,而是目标驱动的自然行为。
最可怕的是,当一个人不再对未来有期待时,就会接受到什么任务已经完成的信号,然后各种机能开始快速的退化,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很多人退休后不久就生病甚至去世。
打开今日头条查看图片详情
现在您明白了吧?
50岁以后的寿命真正决定的因素不是你的体检报告,而是您的心理年龄。
如果你还在主动尝试新鲜事物,还在和年轻人交朋友,还在认真的规划十年后的生活,那么恭喜你,您的生物钟被按下了暂停键。
反之,如果您已经开始拒绝新鲜事物,朋友圈越来越小,对未来没有任何期待,那您的身体会很听话的,配合您的心理预期。
所以想要活得久,不是要去医院查指标,而是要经常问问自己这三个问题。
我上次做没做过的事儿是什么时候?
我最年轻的朋友多大?
我十年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?
如果您已经有这三个问题的答案了,可以在评论区留言。
还有,偷偷的告诉你,我今年40岁,也愿意成为你最年轻的朋友,一起交流学习~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倍顺网配资-倍顺网配资官网-大的正规配资平台-股票推荐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